橄榄球之家是这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5-10-21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妈妈把客厅改成运动风,爸爸干脆考了教练证和裁判证

妈妈笑着告

橄榄球之家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王琼 李颖

比赛中,老爸是场外指导
客厅变成训练场

  “太惊喜了!省级比赛我们拿到了季军。”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一支由业余选手组成的腰旗橄榄球温州二队拿到了首届浙江省青少年腰旗橄榄球锦标赛U15年龄组季军。在这支球队里,有对双胞胎陈之恒、陈之行,都是球队的主力,而球队的副教练陈晓清,正是他俩的老爸。

  面对儿子们对橄榄球的狂热爱好,双胞胎的父母不但没有反对,甚至带点“放纵”的态度,分别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出对儿子们迷恋体育运动的鲜明立场。就这样,橄榄球成了四口之家的第五位成员。

孩子满场跑的时候,那是真正的快乐

  “我们家住在温州龙湾区,两个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去市区一个英语绘本班上课,当时正好有一些孩子在玩橄榄球,”妈妈陈燕乐说,“当时别说是玩过了,我们压根见都没见过,我儿子就蹲在一旁看,有时会一起玩一会儿。”

  打开记忆的匣子,这是全家人对腰旗橄榄球最初的认识。

  那次偶然的接触,大家压根没往心里去,离家太远、又要忙小升初,虽然不时会收到玩伴的邀约但都被她一口回绝了。

  “最开始我自己偶然陪着他们一起玩,规则也不懂,纯粹是在瞎跑,但我发现,两个孩子真的很喜欢,满场跑的时候,他们真的很快乐。”爸爸陈晓清说,是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和眼里的光感染了他,他想,干脆自己考个证,“这个证考出来了我自己可以带着他们玩。”

  2022年1月,有着十几年足球教练底子的老爸陈晓清,通过四五天的学习,考出了腰旗橄榄球教练证,“当时这项运动在温州才刚起步,整个温州有这证的不超过20人。”

  就这样,兄弟俩幸福地拥有了免费的私人橄榄球培训班。

  之后,父子三人为规则产生分歧,互相不服气,老爸和老妈一合计,又去考了一张裁判员证。爸爸陈晓清也成了腰旗橄榄球运动的双证教练。“现在讨论起规则,我说的,他们都心服口服。”陈晓清说。

  “周末父子仨去家附近的足球场上玩传球、抛球、练手型,熟悉规则,我就负责在旁边拍拍照。”妈妈陈燕乐说,为了方便父子仨人随时开练,她把家里客厅的东西清理掉了大半,吊灯都拆了,还装了一个橄榄球网兜,“书架上是一排排各种各样的橄榄球,他们几个进进出出都会忍不住抛一下,吃完饭抛一下,去厕所抛一下……”

  “来练一下呗!”成了父子三人的口头禅。

因为腰旗橄榄球,父子仨成了“铁哥们”

  一起练球、一起看球,妈妈笑着告诉记者,家里原本青春期的烦恼消失了,两个大男孩和爸爸因为腰旗橄榄球成了铁哥们。

  对此陈晓清特别有感触,“我做了十几年的足球培训,以前我总想带着他们踢球,可惜他们不感兴趣。有时候我出门踢球一去就是大半天,沟通交流的时间都变得很少,是腰旗橄榄球给了我一个和孩子们沟通的媒介,现在我会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讨论战术。”

染了他, 可惜他们不, table

  2024年温州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少年橄榄球比赛,陈晓清和儿子学校的体育老师黄敬伦一商量,临时组了一支队去参赛,结果拿到了温州市的第四名。这次的省锦标赛是以这支队伍为班底组建的,也是孩子们的第二场大赛。陈晓清是球队的副教练,结果只打算去见见世面的孩子们,拿到U15年龄组的季军。

  “现在孩子们升入高中,争取在高中拉一个橄榄球社团,可以继续练球。”

  而对爸爸陈晓清来说,也有新收获。偶然间闯入他生活中的腰旗橄榄球不光改善了父子关系,还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为有教练证和裁判员证,陈晓清所在体育培训机构More Joy现在开出了橄榄球课,橄榄球课甚至还走进了校园,成为一些学校的社团课内容,他也成为腰旗橄榄球的民间推广人,“现在我有时候上足球课,有时上橄榄球课,比以前更忙了。”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